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标准共享 > 正文     

芬兰试行缩短工时增加就业率
2011-05-31 11:18:52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在苏联解体后,芬兰于1990年和1991年几乎损失了出口的1/5。国民生产总值在1990年至1993年间下降了2%,失业人数增加5倍,达到50万。自1994年以来经济形势虽有所好转,但仍有35万人失业,失业率为14%。为恢复到1990年的经济水平,1997年芬兰人比以往少需要34万名雇员和6亿个工时。

芬兰政府决心将失业人数减少一半。赫尔辛基劳工部的佩卡·佩尔托拉说:“这是一个好目标,但是我们达不到。”应德国一家基金会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邀请,芬兰这位负责缩短工时样板项目的协调员13日晚上来波恩报告了芬兰人采用新的不同的工时制度的经验。芬兰人认识到现在的工时不像80年代那样多,芬兰政府在寻救解决方案,并试验一种部分工时津贴制度。它鼓励职工他们的工时缩短40%到60%,为此他们将得到补偿,其中一半来自劳动管理部门。另一种方式是所谓的公休制,去年有5000名芬兰人利用了它。有10300芬兰人得到了部分工时津贴。

从1995年起,芬兰开始在12家工业企业、3个社区和5个劳工部门试验社会学家帕沃·塞佩宁1967年发明的一种模式“6+6"。总共有2200名职工参加了这一试验。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从传统的8小时变成一班6小时。企业的运营时间延长了,产品的单件成本却下降了。

对佩卡·佩尔托拉来说,缩短工时的益处是明摆着的:上班时间缩短,职工不怎么累,因而休息的时间也会缩短。另外也用不着开高昂的加班费。

佩尔托拉解释说:“6+6的工时模式首先不是用来分配工作,更多的是重新组织工作的途径之一。它缩短了每天的工作时间,目的是增强灵活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能力。”根据佩尔托拉的经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创造性。”由于劳动生产率取得如此大的增长(17-52%),上6个小时班就能挣到跟上8小时班同样的工资。

工业领域还比较好办,但在公共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测算就成问题了。仅在两种情况下工资持平。工时缩短17%,工资也将减少将近13%。在公共服务业部门,新就业职工工资的50%得到补贴,而私人雇主什么也没得到。不过只有几家公司继续实施新的“6+6模式”。

新工时制度带来的就业效果:在各社区,1323名职工缩短了工时,577名失业者得到6至24个月的就业安排。在各劳工局,有36名失业者被安排就业一到两年,这是他们的65名同事少干几个小时腾出来的。

佩卡·佩尔托拉提醒说:“不能总靠缩短工时来创造就业岗位。”在芬兰,新的岗位主要是给具有专门技能的熟练失业者准备的。去年新签的3.6万份就业合同中有一半是同工程师和技工签定的。佩尔托拉对职工培训的状况表示失望:尽管工作时间被缩短,芬兰人对进修的兴趣并没有增加。追求第二职业的趋势还不明显。芬兰人将继续尝试让更多失业的同胞重新就业。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欧洲工人渴望上班
下一篇:CimatronE五轴加工帮助缩短工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