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制造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如果对中国制造业前景看不清楚,不认可或者弱化的话,不仅是对企业的损失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周厚健:未来都不好说。但中国制造业将有很长时间的发展空间。为什么IBM或日本的企业会出现这些转型?是他们制造业的资源价格已经足够高了,不再适合做制造业。中国在制造业上空间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上的积累绝对不能忽视,不仅在工艺上,开发上的积累也不容忽视;第二是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空间巨大,在管理上、在工艺技术的进步上都有空间,不要仅仅看劳动力价格大幅提高。比如我们海信电器,2012年提升了1/3,2013年提升1/3,明年的指标我们定的还要提高百分之三十几。现在的产量比2011年大概翻了一番,但人数是下降的。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通过自动化都要减几千人。
海信把制造看的很重。现在有些争论,我们不参与,但有些争论我们是不同意的,如果对中国制造业前景看不清楚,不认可或者弱化的话,不仅是对企业的损失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观点:制造业对一个大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的制造业都在往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现在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快产业升级,重视定额管理。从而实现中国制造的腾飞。
文章参考: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