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定额资讯 > 正文     

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临空经济影响几何?
2016-01-07 14:27:10    来源:    评论: 点击: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本周干货将全面解读《中国制造》2025,重点探讨其对临空经济的影响。
 

 
简介:
 
    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而中国制造一直以来依赖于低成本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但由于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中国正在丧失这一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经李克强总理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版“工业4.0”规划。
 
❶ 第一步到2025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❷ 第二步到2035到达世界制造强国中等行列
 
    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❸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
 
    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提出九项战略任务和十大重点领域: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❶ 国家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❷ 智能制造工程建设: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❸ 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❹ 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❺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分析:
 
    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于航空装备业发展,有如下表述:“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就拿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来说,其在航空工业上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尤其在航空器发动机制造维修上更是得天独厚。应及时把握历史机遇,抓住“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机遇”。
 
    从上述发展十大重点产业,我们可以看出:
 
    1、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高技术产业,对航空运输业有较强的依赖性。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还是产成品的销售,都有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市场变化快等特点。
 
    高技术产品的发展速度快,变化频繁,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新技术没有及时投入生产,没有及时将产品投放市场,占领市场,技术创新的效益就不能得到发挥,因此,对产品和原料的运输时间要求很高,从而对航空运输的依赖很强,能有力的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临空工业区。
 
    2、另一方面十大领域的发展突破能带动很多行业的进步,而五类重点工程都立足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需求,在技术研发、人员培育和成果交流将集中性产生较多的人员往来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而这些产业对于我国仍属新生事物,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如何在临空经济区内合理招商和产业孵化,缺乏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而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当前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临空经济区的园区产业生态圈建设和园区管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案例:结合“高端+智能”,渝北临空制造基地崛起
 
    2014年年初,重庆渝北率先提出将以人为导向建设临空都市区,不仅发展临空经济,而且建设临空都市。
 
    结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这一区位优势,渝北会布局需低物流成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包括机器人产业、数字装备产业等,还规划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渝北的临空制造基地将重点建设“智能终端”、“应用电子”、“智能装备”、“航空制造和维修与培训”这四大产业集群。前三季度,渝北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占产业比重提高达28%~33%。
 
    按照规划,到2020年,重庆渝北将全面建成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宜居宜业的临空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临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作为国际物流网络最重要的节点,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实现由“基础设施型港口”向“国际资源型港口”的转变,辅以“保税物流”的功能。
 
建议
 
    仍以北京顺义区临空经济为例:其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影响力。然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和北京本身城市定位的明确,我们认为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本身不是北京市的重点发展方向,但在重点示范工程,如制造业创新工程、智能工程等试点上,应及时布局,结合国家的政策走势,以及在资金、税收、审批制度改革等红利下,加快打造全国第一批标杆工程试点。

相关热词搜索:解读 中国制造 2025 经济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德国企业行销全球的秘诀
下一篇:张瑞敏:未来制造主要看工业互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