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推动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定额管理信息化
2011-05-31 17:39:41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推动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定额管理信息化

一、定额标准的建立于完善

近两年的这场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虽然我们国家经济还保持增长状态,但增长幅度也减小了,而且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中,资本投资、土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这方面目前也出现了泡沫的痕迹。可以说,中国过去依赖外需的增长方式已经不可再重复。北京大学林肯土地研究院满燕云教授指出“在内需方面,中国依赖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比重较大,但如果中国在税收、财政政策上不调整,过多依赖卖地财政,过多依赖房地产发财,大企业不愿意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不愿做实业,不及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走老路,中国恐怕还是难以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只有在“人”身上挖掘潜力,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期且严重衰退,甚至有人担心美国会成为下一个希腊。然而我看到今年4月14日《参考消息》特别报道介绍了丹尼尔·格罗斯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正在东山再起》,文中介绍:美国经济复苏比预计的更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拥有天生的竞争优势,二是互联网催生新的生态系统。美国人似乎拥有天生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从拿着秒表走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工厂里给工人们的动作计时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还是完善了装配线的亨利·福特,亦或是管理大师爱德华兹·戴明,以及创建了极其有效的供应链的沃尔玛———追求效率就像苹果派一样具有美国特色。这也造就了美国人天生的竞争优势,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人因此也相信,美国正在“东山再起”。追求效率导致利润的上升,人员减少成本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商机,这成为美国很多企业在危机中迅速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出生美国费城杰菱顿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但是,当时如何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工业资源的低劣方式却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使劳动者发挥潜力。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有人主张使用优良机器替代劳动力,有人主张试行分享利润计划,还有一些人主张改进生产的程序、方法和体制。泰勒当时是一位年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是美国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因而很了解人们提出的上述一些解决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勒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但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且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工人的工资。他认为“磨洋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人担心工作干多了,可能会使自己失业,因而他们宁愿少生产而不愿意多干。生产率是劳资双方都忽视的问题。泰勒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过分关心如何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而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更多报酬则几乎无知。泰勒把生产率看作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他相信,应用科学方法来代替惯例和经验,可以不必多费人们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就能取得较高的生产率。他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工作定额及其标准化原理。1898年,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取得了一种高速工具钢的专利。从1881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金属切削试验”, 由此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理工作量,经过两年的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1898年,泰勒在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铁锹试验”使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进行的各项试验超过了3万次,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屑,总共耗费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

在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艰辛历程。从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劳动定额工作经历了各种冲击,从“大跃进”、“文革”的破坏与浩劫,到“以包代管”、“以财务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等管理理论的变迁,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更是被弃之如敝履,归于沉寂。实际上目前我国一些行业还是不乏泰勒式的定额专家,主要问题是缺乏一种机制,去让这些专家更大范围发挥作用。去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达的《健全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兼析软件支持建设》课题要就,提出了立足各行业、地区的不同企业迫切需要的定额标准入手,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各行业、地区劳动定额组织的作用,挖掘并整合各企业定额专家知识,通过构建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服务专家团队,实现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定额标准的及时交流与专家知识共享,解决如何有效的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定额标准知识共享服务,降低定额标准技术资源配置成本,发挥政府部门、标委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市场化技术支持单位的各自作用,将行政推动机制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有效结合,整合与优化区域间、行业间定额标准知识来提高我国企业集群的整体定额标准化水平,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科学管理、精确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要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我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下力气推动企业定额标准建立与完善,实现企业定额管理信息化。我们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成千上万的企业以及一大批定额专家参与,才可能实现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1.整合全国各行业企业的定额专家资源,构建企业劳动定额标准服务专家团队(1)构建好劳动定额标准服务专家团队的几点共识

一是建立行业(地区)企业协调机制是专家团队建设的重要条件。专家团队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各企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专家团队协调与共享机制。

二是面向行业企业集群定额标准服务需求是推进定额专家服务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是团队的基本特征,团队主要是为各企业、企业集群提供劳动定额标准构建、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为此要充分凸现专家团队面向行业企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功能;整合标准知识资源是手段,提高利用效果是目的,要把标准知识共享服务和技术创新作为服务团队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行业企业集群提供标准知识及标准建设服务的优劣是衡量服务团队成败的重要标准。

三是建立定额标准知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专家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专家团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全社会劳动定额标准技术资源共享,减少标准知识与技术资源浪费,提高标准知识与技术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为此,要把建立和完善标准技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作为专家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

四是引入社会化运行机制是推进专家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以社会化管理的思路来设计、建设和管理专家团队,是推进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功效的机制保障。团队采取理事会、定额标准专家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可持续支持机制,有利于团队知识的开放、共享和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2)劳动定额标准专家服务团队的流程

a) 定额专家填写《特约定额专家申请表》(在职定额专家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并邮寄至研究中心,申请加入特约定额专家团队; 

b) 研究中心对提出申请的定额专家进行审核、考察,审核通过后,通知定额专家本人,并将其列入特约定额专家库;

c) 将定额标准服务业务需求与特约定额专家库相关专家匹配,向定额专家委托任务并签订合同明确合作的权、责、利;

d) 受委托的特约定额专家根据约定对相应企业定额标准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与服务。

(3)劳动定额标准专家服务团队的服务方式

a) 根据企业情况向企业提供劳动定额标准建设最佳解决方案

b) 通过定额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提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c) 组织定额方面资深专家进行讲座,与企业互动交流;

d) 组织企业在工时定额标准建设,特别是数控工时定额标准建设取得显著效果的单位参观、交流学习;

e) 通过组织强大的专家团队,为企业定额标准建设方面答疑解惑;

f) 通过组织强大的专家团队,针对企业情况进行特定方面的内部培训。

1.  建立劳动定额标准研究专家知识信息共享及公共服务技术平台

基于共赢原理和群体决策的多方合作机制,建立开放式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构建面向制造业集聚区域(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立足各行业、地区的不同企业迫切需要的定额标准入手,充分发挥各行业、地区劳动定额组织作用,挖掘并整合各企业定额专家知识,通过平台关键技术的开发,实现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定额标准的及时交流与专家知识共享,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快捷的进行定额计算和管理。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需要通过“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手段现代化”措施,才能实现建立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目标。

(1) 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定位

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平台,首先在1-3个行业(地区)展开应用示范,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和良好的推广应用效益,待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国推广;首批示范企业不少于100家,企业参与定额研究专家不少于1000人;后期的推广应用企业不少于10000家,企业参与定额研究人员不少于100000人。

l 近期目标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制定平衡、不因人而异的企业级劳动定额,在此基础上积累和完善企业的定额标准;

l 中期目标是在企业级劳动定额标准基础上,形成行业级和地区级劳动定额标准;

l 远期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家统一的覆盖各行业、涵盖各工种劳动定额标准体系。

(2) 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能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推动劳动定额标准的贯彻与实施;广泛搜集国内外劳动定额标准信息,为企业提供劳动定额标准信息服务;为企业培训标准化人才;帮助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国内外劳动定额新技术研讨;探索各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定额标准知识与经验的共享机制;将国家、地区和行业定额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机制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来推进和加快我国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劳动定额管理与计算中的软件技术共享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技术投入成本,实现中小企业定额管理工作信息化;构建统一的标准数据库和定额专家数据库,协助企业解决在定额标准管理工作中的专业人才缺失问题。

国家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和地区主管部门以及企业通过中国定额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多方合作的长效共赢机制,为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服务。

中国定额网作为标准服务共享平台,分行业、地区、工种构建定额专家知识交流共享服务平台,定额专家通过相应平台,可实现知识的交流与标准的服务,逐步形成的分行业、分地区的标准,最终构建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

通过中国定额网,开发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特殊工种的劳动定额标准研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研究企业定额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技术平台运营模式

其运营模式应有利于资源整合共享,按照不同类型企业集群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以实现劳动定额标准知识与经验的高效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  公共技术平台在“优势互补,共赢合作”原则指导下,在合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支撑下,依托有条件的专业技术运营商,实现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可确保各行业企业集群得到持续的标准技术支持,确保平台长期的生命力。作为平台技术服务商,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丰富的行业定额标准咨询和多种专业定额标准技术服务,并与制造业其他应用服务提

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其标准化服务内容以不同的模式集成在平台之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将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捆绑、共赢合作”原则指导下,涵盖如下图所示的多个运作环节。研究建立覆盖各个环节、责权明晰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是确保平台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基础架构涵盖了网络运作、标准知识专家库数据中心运作与管理、平台基础服务提供和应用服务集成四大环节(上图中虚框部分)。基础架构的日常运行将主要依托标准知识专家库运营商和软件及网络技术等市场化技术服务方:软件及网络技术运营商将承担网络技术运作、标准知识整合与专家数据库运作与管理以及安全认证、客户服务、计费管理、服务管理等平台基础服务,并承担对满足各企业需要的定额标准知识服务。同时,基础架构的运行方还将作为平台的运行方,负责平台的日常运作。 

基于以上定位,平台商业运作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研究面向多种合作伙伴的运作模式(如下表1 所示)以及面向各行业企业集群用户与普通类型用户的运作模式(如下表2 所示)。

二、定额管理信息化

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制造业基地快速转向中国,中国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正视我国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的现实,此种状况无不与我国企业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存在某种程度的忽视相关联。这些现状不得不迫使我们向欧美等国学习重视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注重标准的建立和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如何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互联网加剧了信息的的传播和知识的扩散,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交流的新载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截止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较2008年增长了13.4%,其规模居世界第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并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为劳动定额工作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源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向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但企业只有实现产品设计(CAD/CAOO)、制造(CAM)、管理信息(MIS/MRP/ERP)集成,才能真正做到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很多企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工时定额的管理,也因此会造成工时定额与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的严重脱节。它所提供的工时定额数据与资料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

2009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达的《健全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兼析软件支持建设》(代号—2009YWF—13>)课题研究,毕节公司承担了《构建劳动定额标准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完善劳动定额标准管理体系》这一分课题研究。以下为课题研究总技术路线示意图:

(一)通用的劳动定额管理系统基本理念

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是企业计划管理、经济核算、生产进度调控、成本控制、产品报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工时定额制订的质量直接影响工人工时、设备利用率、产品生产周期和企业员工劳动报酬等方面。

工时定额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需要寻求快速地制定工时定额,对定额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为劳动定额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满足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共享和信息集成应用需求的技术与工具。这样的工具可以克服传统工时定额管理中定额准确性、平衡性差、劳动强度大和工作效率低等缺点。定额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实现设计(CAD/ CAPP) 、制造(CAM) 和管理信息(MIS/ ERP) 集成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应用有助于提高企业定额管理的水平,为生产组织、计划、核算和成本控制等管理工作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工时定额管理受企业生产类型、产品结构、工艺水平和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已积累或正在建立满足企业实际情况的定额标准,这些定额标准在覆盖范围、表现形式等方面千差万别,具有明显的个性。目前国内已应用的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多是针对特定企业、特定产品的专用系统,如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机构定制开发的系统,均存在专用性强、覆盖面窄、对企业的信息集成考虑不多、系统扩展困难等缺点,难以在不同企业中推广使用。企业受成本、周期的影响,也难以完全采用定制开发的方法来解决企业在定额管理方面遇到的困难。具有通用解决方案的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出现和应用,将是劳动定额管理领域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比杰通用劳动定额管理系统是实践新的定额管理思想、应用新的软件开发技术、通用性和实用性兼顾、能全面适应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新一代机械劳动定额管理系统。该方案能实现企业工时定额管理部门主要业务工作的计算机化管理,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工时定额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国内在工时定额的制定和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探索性和开发性的工作,相继涌现了许多有关工时定额制定的定制软件。

比杰劳动定额管理系统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定额制定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定额标准不统一、定额结果随意性大、定额不平衡和不准确,定额调整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以及定额数据统计分析效率低下等,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辅助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和定额计算的解决方法。 

比杰通用劳动定额管理系统把工时定额管理中具有普遍性的实现机制抽取出来,提供通用的工具来实现。将定额标准、计算规则和定额数据三者分离,由用户根据企业特定条件来扩充和添加定额标准和计算规则,由用户自主决定定额数据的使用方式,实现了定额标准和定额计算的分离,通过计算规则将定额标准和定额计算联系起来,较好地解决了系统的通用性和扩展性问题,能满足不同企业在定额制定和定额管理方面的需要。

企业应用比杰通用劳动定额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逐渐形成自身的定额标准,有助于企业将定额标准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企业定额标准的建立、积累、优化和传承等问题,提高定额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定额结果的准确性和平衡性。系统提供的定额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为定额管理人员进行定额标准调整提供有用信息。我们期望能利用这一方案,协助企业提高劳动定额的制定效率和管理水平。

1.定额工作的流程

 通过实验和测量,获得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标准定额表或数学模型,实现定额标准的制定。

 通过对定额标准的引用,完成定额计算,定额计算的结果需保存在数据库中,以方便查询和分析。

 对定额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定额标准的宽与严,实现定额标准的动态调整,定额标准得到进一步优化。

定额管理的过程就是通过定额计算、定额分析和定额调整的往复循环,不断改进和优化定额标准,使之趋近企业实际情况。

 

 

 

(1)、定额信息化系统总的定位及应用目标

a) 可由用户定义和扩展定额标准

l 系统具有维护现有工时定额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能力,无需修改程序,企业就可以自行扩充和维护各种形式、各种复杂度的工时定额标准。

l 系统支持建立各种表现形式的定额标准,如:数学模型标准、表格式标准、类似于航空标准的单行标准、数学模型和表格的混合标准等。

l 对于基于表格的标准,系统支持直接从电子表格数据导入到系统中,利用内置的查表算法实现计算机自动查表。

l 系统支持建立各种定额层次的定额标准,实现了工步标准、典型工序标准、典型零件标准、定型产品工时标准等不同层次的定额标准管理。

l 系统提供定额标准的企业修正系数、分类修正系数、模型修正系数的版本管理功能,支持定额标准全局或局部的快速批量调整。

l 可以自由调整工时定额计算界面,产生符合用户习惯和偏好的工作界面。

b) 可快捷地完成工时定额标准调整

l 可通过企业级修正系数、分类修正系数、模型修正系数等实现快速批量调整;

l 可通过重新定义标准模型完成标准调整。

c) 支持多样的工时定额制定方法

l 支持基于工部标准的定额计算

l 支持基于典型工序的定额计算

l 支持基于典型零件的定额计算

l 支持基于定型产品的定额借用

d) 具有与其它系统集成的基础和能力

与产品工艺规划系统(CAPP)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换与传送;与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等系统实现有效集成;与成本核算、薪酬考核等系统建立内在联系

e) 实现定额部门主要业务的信息化

3、定额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目标

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以 “快、准、全、柔”为目标。

快:定额制定速度快,及时满足生产的需要。

准:定额制定先进合理,同时保证工种间的定额平衡。

全: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定额的工作和项目,均应进行定额。

柔:系统具有强的适应性,定额标准的录入及修订应简单和快捷。

4、定额信息化系统的目标定位

计算机工时定额管理系统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最终目标是制定科学、准确的工时定额;现实目标是制定平衡、不因人而异的工时定额,在此基础上积累和完善企业的定额标准。

(二)数控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构思

1.系统原理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技术,将加工过程中的全部时间消耗准确的反映出来,这种近乎无需人工计算的定额编制方法,具有传统定额制定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大大提高数控加工时间定额制定的工作效率,成为国内数控设备工时定额管理追求的目标。数控仿真技术计算工时定额的管理思想是通过直接读取数控程序代码并进行仿真,然后计算出加工工时。其原理如下

(1)数控程序读取功能

数控程序读取功能:通过深入分析现有主流CAM软件,如MasterCAM,CATIA-CADAM,CADD SS,UG,Pro/E,Cimatron,SolidWorks等软件的数控加工文件格式,研究从中提取工时定额计算所需数据的方法、算法,实现数控程序文件的读取。因不同的CAM软件,其数控程序读取方式不一样,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此外,企业的数控程序还应统一管理,并保证与定额系统的物理连接(定额系统无法读取存放于没有接口的数控机床上的数控程序),最后将读取的数控程序保存到定额系统数据库中。

(2)程序仿真工时计算功能

定额系统直接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控程序,提取工时定额计算所需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仿真得到定额工时。不同的数控机床厂家的数控指令不同,其仿真方法也不一样,该系统可根据不同数控机床厂家采用相应的仿真技术计算工时。

(3) 耗时参数调整工时功能

对不同参数情况下定额工时进行修正。分析机床夹具刚性、刀具磨损、工件的材质和余量、工件定位及加工批量等因素对工时的影响,定额系统通过主要制造耗时参数的数控作业时间生成技术即可分析并得出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定额工时。

(4)工时定额标准调整功能

对定额标准的调整优化。通过面向企业加工特点的自学习工时定额标准生成技术,根据企业数控加工定额的历史数据,产生符合企业产品加工特征的工时定额标准,动态修正作业时间与辅助时间计算模型,提供企业定额特点自动适应功能。

(5)工时统计和分析功能

解决如何有效利用数据。系统所有定额数据均保存到数据库中,可实现对定额数据进行查询、编辑、统计等,并产生所需要的报表。

(三)定额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应将工时定额管理系统视为企业集成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定位于解决工时定额管理这一局部问题,需要满足企业信息化中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的需求。

定额对象的管理和定额数据的利用通常需要与企业的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集成,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在定额系统中,一方面需要从其它业务系统中导入产品结构及工艺,另一方面还应向其他业务系统提供定额数据。

结束语

针对我国劳动定额标准工作管理现状与问题,提出整合全国各行业企业定额专家资源,构建企业劳动定额标准专家服务团队,并通过共赢模式原理,探索开展劳动定额标准制定与管理的多方合作机制。应该看到,我国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我国制造企业实现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深知:劳动定额标准体系建立所涉及范围之广、研究难度与投入之大、研究者工作经验要求之高是一般难以想象,这也成为我国行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至今尚未完善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需要广大的定额领导专家、定额人员及相应组织的支持,方可完成这一宏大的系统工程。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清单报价了,定额还有用吗?
下一篇:推行工作物技术等级 提升企业工艺水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