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工艺研究所 潘云华、邹晓炜
摘要:分析工时定额影响因素,确定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制订原则,提出工作物技术等级与劳动定额相结合,构建新型工时定额管理模式,解决定额数据失真、操作者技能评价、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的矛盾,促进企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工作物;技术等级;标准;工时定额;工艺水平
一、前言
工作物技术等级又称“工作等级”。是指对某种工作物 (某项工作) 根据其对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责任大小要求和生产设备状况而划分的等级。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要求具备与该工作物等级相对应的技术等级。它是确定劳动定额水平、合理安排劳动力、建立公平合理薪酬分配体系的科学依据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对操作岗位技术等级比较熟悉,并且规定了各等级人员的“应知应会”,操作工人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或1~8级,但工作中如何体现技术水平高低,技术等级与日常工作怎样结合,分配中怎样体现不同的劳动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没有统一模式,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去寻求办法,总结探索规律。机械制造业推行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划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重机行业传统工时定额制定与运行
重机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特点是大型成套、单件小批、产品种类多、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许多产品是独一无二或国内首次研制,工时定额制订方法主要采用类比估工法。定额标准主要针对主导产品中的中、小件或基础零部制订,标准覆盖面较低。大件因加工周期长、工序周转多,加工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零件装卡、检测等辅助时间也多,定额标准制订很难,必要性也不足。大部分产品重复率低,基本属于个性化设计,按订单组织生产,同类产品验证和比较受到局限,定额的准确率或一致性都很难做到。
制造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中,工时定额完成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公司考核分厂离不开工时定额,分厂对操作者奖励也主要依据工时定额,因此生产单位、操作者“争工时”现象屡见不鲜。定额制订或执行过程中,对于定额标准未覆盖的零件,不仅要考虑加工所需要必要时间和辅助时间,还要兼顾考虑产品的复杂程度、机床操作者技能水平、产品质量责任和设备性能等等,工时定额成为解决包罗万象问题、协调各种矛盾的工具,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杠杆。从而导致定额量不断 “膨胀”,定额水平不断降低,生产单位与定额制订部门、操作者与定额员的矛盾不断升级。
基于上述内、外部原因,特别时工时定额制订方法等技术层面的问题,重机制造行业劳动定额水分大、数据失真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企业生产计划、成本核算、员工绩效评估等缺乏客观真实、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
三、新型工时定额管理模式构建
推行工作物等级,为工时定额减“负”。用技术等级来反映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质量特性,配合人力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履行科学安排生产、合理使用劳动力和激励员工的作用。
开展工时定额统计分析,创建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定额标准水平,提高定额制订的符标率和统一性,强化定额权威性和执行的控制力。
研究工作物等级与工时定额结合形式,开发配套管理功能。开发应用工作物等级与工时定额相结合的管理功能,推动企业的工艺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成本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四、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制定与实施
4.1、制订《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标准》
推行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统一的评定依据,制订标准是前提。部分分厂曾在奖金分配中将产品图纸分为A、B、C类,或者对部分复杂工序进行分级计价,起到合理分配薪酬、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但评定标准不规范、尺度掌握不统一,没法全面推行。因此要制订符合企业产品特点、全面科学、客观统一的划分标准,由主管单位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主导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方法等,制订公司的《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
4.1.3、技术等级确定方法:
方法一:按“分类加工技术等级表”确定各分项因素的项目分值,总分=因素评定分×工种通用或专用部分权重×因素所在项目权重×修正系数。用分级对应分值法和权重影响比例计算,可准确划分工件采用相应工艺方法的技术等级。
方法二:《标准》中还选择了公司主导设备中的各类典型零件约300种,列表计算出分值和相应的技术等级,类似零件可直接对照或用类比法快速确定。
............................................
五、实施效果
贯彻《机械加工工作物技术等级标准》,工时定额数据可信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工时定额功效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企业而言,它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通过产品的吨台时、吨工时指标),反映产品复杂程度和设计、工艺方案的优劣,反映机加、装配以及相关的制造成本(设备能耗和人工成本);对操作者而言,它直接反映劳动数量和工作业绩大小、间接反映劳动者技能水平,综合反映企业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
5.1、推行工作物技术等级,推动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工艺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工艺水平的主要指标有工艺标准、工艺装备、工艺方法手段;研发能力、操作者技能、劳动生产率、产品制造水平等。怎样评价工艺水平高低,可从四方面看:一是“人无我有”,别人不能干我能干,体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实力;二是“人有我精”,比别人干的好,
5.2建立以工作物等级为基础的技术工人考评体系。重机行业技术工人技能评价不同于一般机械行业,有些特殊件加工独一无二,实作考试很难找到适宜项目,考核重点应该放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以及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实施工作物技术等级,分厂不仅看操作者完成的工时,还记录产品的技术等级,考核周期结束后,统计每位操作者的工作物平均技术等级,达到晋级条件的,确认为实作技能测试成绩。这样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特殊工种和大型设备操作者技能鉴定难以客观、量化、全面评价地难题,实现了以工作物等级考核为主的“技能型”鉴定,使考评与生产相结合、引导操作者朝着公司需要地技能提高方向去提炼技术水平、推进公司的生产技术发展。
总之,工作物技术等级实施对于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提高经济效益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