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灵活性问题探讨
2011-06-01 11:06:29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我国就业形势受到严重影响。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通过鼓励企业采取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允许困难企业在社会保险缴费上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与职工协商的基础上处理劳动关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进而促进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发展,成为当前稳定就业局势的一种思路,以及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灵活就业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促进灵活就业来促进当前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在市场经济中,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具有客观必然性。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灵活就业的比重越低,相反,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灵活就业的比重越高。如印度全部就业中的非正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欧盟全部就业中的非正规就业率不到30%。目前,中国的灵活就业主要包括六大类共几十种具体形式。这六类即生存型的社会劳动组织、其他非正规部门就业、正规部门中的灵活就业、劳务派遣型工作、闲散劳动、自由职业者。据估计,截至2007年末,我国灵活就业占到城镇就业的40%左右,约1亿多人。从行业分布看,在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灵活就业的比重较高。由于 《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城镇灵活就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城镇灵活就业中,农民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占比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占比略有上升。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逐步加重,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三类群体就业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大学毕业生。2009年求职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压力巨大。二是农民工。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已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大多想在外继续寻找就业机会,根本不可能在农村稳定下来的。三是城镇低学历青年。这一群体中需要就业的人数大约为600万人-800万人。受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的双向夹挤,他们在中高端和低端劳动力市场上都不是很受欢迎,导致这部分劳动力失业率高,非正规就业多,就业极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不足、就业不稳定等特点,这类青年也将是受到冲击很大的群体。

  在经济下行时期,失业问题必将进一步恶化,由失业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维护就业局势稳定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必须千方百计稳定就业、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从就业形势的分析中不难发现,金融危机下受到最大冲击的是灵活就业,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流失。首先,从行业来看,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材料行业。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雇用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其中很大比重属于灵活就业。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

  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材料行业大多是以少数国有或非国有的大企业垄断,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做配套。这些行业中,也雇用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受需求萎缩影响,大企业即使可以做到不裁减正式员工,但雇用的灵活就业人员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大量为这些大企业做配套生产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则没有能力保证不裁员、不减薪,纷纷采取职工放长假、缩短工时、减薪等办法苦苦支撑。而这些中小企业中的就业也大多是灵活就业。

  总之,受整个经济形势影响,一方面,流失的岗位主要是灵活就业,另一方面,作为总体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整体就业一样,灵活就业的增加也会减少。因此,金融危机下,灵活就业本身是重灾区,需要政策扶持。当然,由于灵活就业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进入门槛低,相同投入带动的灵活就业数量会比正规就业的数量更大。这种低成本就业优势也适合经济形势不景气时期就业创造的特性。因此,应将促进灵活就业发展作为危机之下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换言之,就是要通过提高整体就业的灵活性来促进就业。

  灵活就业发展面临着老的问题,虽然灵活就业是整体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始终没有成为政策关注的主流。迄今为止,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的调整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正规就业,调整方向始终是以强化正规就业保护为主线,试图将对灵活就业的保护纳入现有制度、政策和法律体系中。由于灵活就业与正规就业的状况完全不同,上述调整思路实际上忽视了灵活就业已成为就业重要形式的现实,无法起到增强灵活就业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无法真正促进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

  灵活就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就是如何通过提高整体就业的灵活性,特别是正规就业的灵活性,来促进灵活就业发展。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是两个分层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高的就业稳定性易导致用工机制僵化,劳动力配置效率降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就业制度创新能够释放巨大的能量,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带动就业增加。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就业制度从僵化到灵活的历程:单一的公有制的终身雇佣制被打破,各种新的就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灵活就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力军。

  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低素质劳动力数量很大,经济发展还无法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正规就业机会,灵活就业依然是大量劳动者获得收入来源、参与社会的手段。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方面要转变思路,完善制度,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安全和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提高劳动力市场就业灵活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定额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本站对引用或使用本文所产生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读者斟酌参考,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NULL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浅谈定额工作如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下一篇:精密加工 中国模具产业现状解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