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工业的概念是工业4.0的根本问题
2016-06-13 14:52:17    来源:    评论: 点击:

工业4.0一面世,整个国内制造业立马找到了兴奋点,并几乎倾巢出动,大家出自各种目的,大谈工业4.0,有的专家甚至提出了工业5.0,新概念的迭出,让广大民众难以睱顾。

 

既然谈到了工业4.0,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工业”,这是工业4.0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制造2025首先需要认识的根本问题。

 

工业的概念这里不再复述,就看几个与工业化相关的关键指标:

 

1.  稳定的质量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更是企业的生命,工业产品的质量重点在于稳定。但中国企业做得怎么样呢?国外在中国找供应商,头最疼的事就是中国产品质量的飘忽不稳,离散性太大。笔者曾在一个军工企业提供的质量数据中看到他们的CPK值(过程能力指数)只有0.4左右,这意味着产品合格率仅在70%左右,而就是这样的产品合格率,由设计给出的合格标准限还有可能是来源不明或含糊不清的。而合理的CPK值至少应在1.33以上,即99.993%的产品合格率,汽车业的常规要求是1.67,即一百万个产品中只有0.57个有缺陷。更多国内的企业,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有CPK值的存在。事实上,中国造不出好的圆珠笔珠,也正是因为质量不稳定造成制造成本问题而失去的竞争能力,并让国内企业止步。质量的不稳定,看似是一个工艺问题,而背后隐藏的却是企业的质量文化。那么中国的企业有没有自己的质量文化呢?

 

2.  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但我们的企业原创的技术、产品有多少?创新在今天的中国,似乎一直是一种口号,具体又怎么实施呢?企业有创新的流程吗?有创新过程的管理吗?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技法应用了吗?创新绝对不只是灵机一动,更是企业积淀的升华,所谓的弯道超车几乎就是一个伪命题。那么这种积淀我们的企业有吗?创新机制我们的企业有吗?创新的文化我们的企业有吗?这方面我们真的可以对标一下国外的500强企业,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3.  核心的技术

 

在对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靠的绝对不是价格,因为好东西永远不会便宜,物美价廉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Known How)是企业立于不败的根本。但今天我们的企业没有这些核心技术,又靠什么在竞争呢?

 

4.  可控的成本

 

什么是成本?难道就仅仅是钱的数量吗?绝对不是,更重要的是它控制的方法。事实上,工业的成本控制是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手段实现的,它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管理的介入,从最前端的正面功能展开设计、制造系统构建和过程控制,一直到最后系统级的六西格玛等技术应用,最终实现质量和成本的双闭环控制。这些工作中国的企业都做了吗?这些概念、理念中国的企业有吗?

 

5. 极致的效率

 

一般认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效率的体现,有人甚至提出了无人化制造的概念,实际上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后来的工程实践已完全否定了这一提法。而今天,这个说法又被借着4.0的旗号重新祭出,试想,在今后产品个性化及双向订制的快速多变制造模式下,完全的无人化制造可能吗?应该是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更何况功能和成本的平衡永远会约束着我们。再看机器人换人,实际上是无人化操作的另一种说法。事实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绝对不是效率的唯一指标和终极目标,那什么是保障和提高效率的根本因素呢?那就是规范、有序。有了规范、有序和有效的管理,才会有极致的效率,提高效率和保障质量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才会有用武之地。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在这规范、有序方面又做得怎么样呢?没有了规范和有序,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立足之地又在何方?

 

6. 广泛的协同

 

协同,广泛的协同,是考量企业文化水平、管理水平、专业水平,乃至产品水平的重要标志,术业有专攻,只有协同才能汇聚合力,打造顶级产品。然而,在大而全小而全思路下经营的中国企业,这方面的差距何其大啊,也许有人说这是大环境造成的,因为供应商无法提供具有稳定质量的产品,但这不恰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制造的现状吗?

 

7. 社会的信任

 

品牌,是企业多年文化建设和执着追求所树立的,也是国家质量基础(NQI)认证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将帮助企业建立质量信任,可在今天,原来的百年老店几乎都名存实亡,而今天想做百年老店的经营者又有多少呢?

 

8.  企业的责任

 

在各路精英大谈工业4.0的时候,我们很少看到有人提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而这恰恰是工业4.0三大部分之一,甚至说是核心理念所在。体现这些理念的ISO14000、ISO18000和ISO26000等标准,有多少国内企业真的在贯彻和应用?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属于未来。

 

事实上,企业的责任还不局限在上述,对于一些带国字头的龙头企业,更承担着引领和带领整个行业(包括供应商)进步的责任,那今天这些龙头企业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也许有人会问,还漏了“工匠精神”。那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当我们有自己的质量文化、承担起责任,有自我的追求,把质量、效率和成本做到极致,算不算有工匠精神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上面所有的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口嗨而已,对实际工作意义不大。我们只能说这些朋友在理念上已经落后了,甚至于还停留在上世纪中期。这里有必要请大家好好去学习一下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首先看看这些国际标准是何年颁布的,其次千万要记住,这些标准可都是全球工程师的工程实践的成功和教训经验的积累,是工程实践的结晶,其中既有理念,思路、更有先进的方法,是完全可操作的,先进国家正是靠这些在一步一步地扎实前进。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在年初提出要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能力提升的依据。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质量的新定义,并以此去探索和感悟一下工业4.0概念背后的质量内涵。

 

质量,在ISO9000的老版本中,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在ISO9000:2015中,被定义为“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文化,其结果导致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通过满足顾客及其他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创造价值。”

 

对照ISO标准对质量定义的进化,再让我们用上面这8条工业最关键指标去对标一下国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和他们的产品,也许你会发现,“工业化”一词用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身上,几乎是奢侈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坚持在提“工业化”、“信息化”二化融合,而且把工业化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离真正的工业化还很远很远,而这恰恰是我们走向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

 

综上,中国制造真正需要的是摆正位置,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上述的这些工作,特别是负起企业应负的责任,以赢得社会的广泛信任。等我们大多数企业对上了标,那中国制造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创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将体现在无意之中。

 

作者:李明(上海大学)、于冀平(深圳市计量质量测试研究院)

 

相关热词搜索:工业 根本 概念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中国制造业浪费为何高居不下?利润率又为何如此惨淡?
下一篇:看清工业4.0:“进化”而非“革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