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加拿大的职业分析与职业分类体系
2011-06-01 09:41:38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一、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的政治、经济背景

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为10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华人在总人口中占居第三位,占首位的为英裔。英、法语言为官方语言。加国由于地广人稀,对外贸易、外资依赖严重。目前,加国经济尚未摆脱从1987年开始的持续衰退的阴影。

加国原是英属殖民地,于1867年独立,但仍是英邦成员国。独立后的加拿大设立10个省,两个区域,采取了高度分散的联邦政治体制,许多重要权利留在了省级政府。参照英国宪法制度的加国宪法,规定由省府决定本省的事情,中央政府不得进行干预。就教育来说,国家没有教育部,各省设有教育部。中央政府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设置学校,但对学校教育从不插手。中央政府的劳动部,其主要职能是立法、负责职业安全与卫生、调解劳工与雇主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女工问题。有关具体的劳动法规,都是由各省自己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跨省产业,如交通、能源、造船等的出现,中央政府从省际间的协调人的角色协调各省间的利益,由此造成了中央政府与各省间的经常性的矛盾,同时也形成中央与各省政府,以及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相互利用、相互制约的局面。

加拿大政府共有23个部,其中移民与就业部有部分职能与我国劳动部职能最为接近。移民与就业部和10个省的移民与就业局是业务指导关系。遍布全国的498个就业中心,受各省的移民与就业局领导,负责职业介绍、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失业者的职业培训提供服务。

在上述背景下形成的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也是协调各方利益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为政府的移民政策、社会劳动力的就业与流动、培训以及制定工作标准和劳动报酬提供服务。

二、加拿大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亦称工作分析,起源于本世纪初,由美国管理科学家泰勒首先提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发达国家开发人力资源所依据的基本方法。

所谓工作分析,就是对中同工所从事的工作价值进行分析,并按照工作价值的高低建立相互参照体系,以此作为员工所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

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工作进行描述。工作描述包括:工作任务,知识、技能、能力要求,工具、设备、材料,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规范标准。工作描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观察法,二是交流法,三是抽样调查法。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最终目的是获得与工作有关的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对工作进行详细的描述。

工作分析的主要作用有:

第一,为劳资双方提供服务。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雇主在雇用员工之前,须向员工提供所从事的工作情况说明,员工据此决定是否受雇。如果员工受雇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说明不符,可以向法院提出控告。雇主利用工作情况说明对员工提出基本要求,限制不合要求的人进入企业。

第二,为职工培训提供基本依据。工作分析包括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与工作分析上所确定的要求之间是否存在差距,是决定员工是否参加职业培训的基本依据。

第三,为鉴定员工工作表现提供基本依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得好与坏,主要看其是否达到工作分析上所提出的规范标准。雇主所付劳动报酬、奖惩、提升或解雇员工,所依据的主要是规范标准。

大型企业的工作分析,一般由公司的人事部门负责。小企业的工作分析,则主要靠外请的工作分析专家来进行。

工作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雇主本。

三、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

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形成于1971年,该年由加拿大移民与就业部编辑出版了《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简称CCDO)。CCDO出版后,广泛应用于人口统计、就业、职业培训、经济预测等领域,成为极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受到普遍的欢迎。但由于编辑CCDO时主要参照了美国的职业分类词典DOT,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美国的职业分类词典有若干种,是由不同的部分或组织编写的,DOT只是其中一种。它的问题是只注重行业,而忽略了员一行业里由于技能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职业差异。影响到CCDO,也存在分类不清的问题。比如,木工和木工的辅助工,都划在了一起,无法区分和确定两种人不同的技能水平要求。为弥补CCDO的不足,从CCDO问世后不久,每年都要补充一些新的资料。从1988年开始,加移民与就业组织40名专家编辑CCDO修订本,历时4年,完成了修订工作。

CCDO修订本较完整地反映了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参与这项工作的官员称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是世界上最为科学、先进的职业分类体系。

(一)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及基本特征

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可概括为:根据职业特点,划分为九大行业;每一行业都按照职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划分为两个层次,即管理层和技术层;在技术层,依据不同职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职责范围的不同要求,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水平;在每一技能水平里,包含数目不等的职业;在每一职业里,又包含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具体内容如下:

1.用1~9自然数表示九大行业:(1)金融、行政事务;(2)自然科学、应用科学;(3)医疗保健;(4)社会科学、教育、政府部门、宗教;(5)艺术、文化、体育;(6)产品销售与服务;(7)手工艺、交通设备操作及相关行业;(8)基础工业;(9)生产加工业与公用事业。

2.用0和A、B、C、D表示技能水平:0表示管理层不分技能水平的高低;A、B、C、D表示技术层的技能水平。在商业、金融和医疗保健行业,技术层的技能水平为A、B、C三级;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政府部门、宗教及艺术、文化、体育等行业,技术层的技能水平为B、C、D三级。

3.用编码表示职业类别。职业类别依次为主类、子类和细类。主类为职业大类,子类为职业小类,细类为具体的职业。主类有26个,子类有139个,细类有522个。其中管理层的主类有一个,技术层的主类有25个。主类为两位数,子类为三位数,细类为四位数。从左向右数,第一、二个数字表示行业和技术水平,即主类;第三个数字表示小类的顺序,与主类相加即为子类;第四个数字表示小类里的职业顺序,与子类相加即为细类。如在管理层,高级管理人员的主类编码为00,子类编码为001,细类编码为0011~0016;高级以下的管理人员的主类编码为01~09,子类编码为011~091,细类编吗按照行业的不同在数量上有所差异,如金融、行政事务行业,编码为0111~0114,表示有四个职业。生产加工与公用事业,编码为0911~0912,表示有两个职业。又如在技术层的某个细类编码为7411,主类为74,表示在按自然数排列第7个行业,即手工艺、交通设备操作及相关行业,职业技能水平在四级;子类为741,表示是汽车驾驶员;细类为7411,表示是汽车驾驶员里的卡车司机。

(二)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1.按照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全“加”所有的职业进行分类,既包括所谓“白领”,也包括所谓“蓝领”,形成全口径的职业分类体系。

2.按照职业特点,平行划分行业,根据工作岗位,从高到低划分层次,依据技能水平,确定职业级别。

3.进行职业分析和职业分类,不能有性别和种族歧视。

4.对于就业人数低于1000人的行业,除物理学家以外(因比较重要),不做职业分析。5.以为政府的移民与就业政策服务为主,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三)加拿大职业分类工作的组织方法

1.国家牵头,依靠国民组织和力量开展调查工作。加拿大职业分类工作由就业局职业与就业信息处负责。从1988年开始,国家拨出专款,该处组织40名专家和25名学社会科学的大学生,经短期培训后,分成若干个小组,由专家带队,到各专业协会进行摸底调查。在专业协会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到专业协会所推荐的单位进行详细调查。

2.在工作现场,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主要记录员工的工作程序、工作情况(不包括机器的工作情况)。然后由调查人员将工作现场记录写成调查报告。有时对同一职业要在不同地区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被调查的单位,征求意见。3.由职业分析专家对调查报告进行职业分析。对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职业分析从最重要的部分开始,到最不重要的部分;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职业分析从最基本的操作步骤开始,到最复杂的操作步骤。每一种职业分析、都包括如下内容:职业定义,根据说明,职责,就业要求和晋升条件等。

4.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分类,并由就业与职业信息处最后审定。

5.将审定稿编辑为活页词典、职业分类目录公开出版。

(四)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的主要用途

1.为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加拿大职业分类体系是以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要内涵的,各行各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职业标准,按不同的职业要求以倒金字塔的形状排列。职业层次越高,职业标准越高。根据职业分类体系中所排列的职业标准,可以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费用、场地、设备和教学人员等,从而使职业培训工作有一个基本依据。

2.满足就业需要。职业分类体系和职业标准是客观的,寻求就业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雇主亦可据此挑选雇员,从而满足劳动力市场上双向选择的需要。

3.为劳动力需求预测提供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此消彼长。如果按年度来预测社会对某一职业的需求量,可以根据职业分类体系中对职业的有序排列,进行定向调查,保证劳动力按市场需求增长。

4.为确定劳动报酬提供依据。在职业分类体系中,所处职业层次和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基本的劳动报酬形成正比例的对应关系,劳资双方可据此在劳动报酬上达成协议。

5.为执行移民政策提供服务。加拿大是一个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长期以来,加国政府采取比较宽松的移民政策,每年都有20万左右的移民涌入。在有关的移民政策中规定,加国欢迎工作移民。所谓工作移民,就是能够满足加拿大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包括技术工人。如何确定工作移民的种类和数量,就要依靠分类体系来进行调查和预测。此外,对移民的职业培训,也是以职业分类体系和职业标准为基本依据的,使教育和经历背景千差万别的移民,能够受到相对统一的职业训练,为融入加国社会创造条件。

6.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时,都要参考职业分类体系,通过职业分类体系所提供的信息,来研究经济活动。不少厂商在决定投资建厂前,要了解建厂地区能否找到足够数量的合格员工,工资水平的高低,这些都可以通过参照职业分类体系来获取必要的信息。

7.为人口普查提供方便。加国每年5年进行一次小规模的人口统计,每10年要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统计,普查时所用的职业编码与职业分类体系中所用的职业编码一致,从而为人口普查提供方便。

四、加拿大职业培训管理

加拿大职业培训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主要特点是政府不直接管理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享有高度自主权,培训机构与送人培训单位是买卖关系。

移民与就业部负责全加职业培训管理工作。该部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向社会提供职业分类体系,组织编写职业标准,制定有关政策等。这在项工作上与其他产业部门基本没有业务联系。联系较多的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工会、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的移民与就业局、教育部等。

全国性行业协会,是本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的权威性组织,没有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无法找到相应的工作的。一般全国性的行业协会都自己组织培训,颁发证书,政府对此采取支持和依靠的态度,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把工作重点放在移民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培训上。在职业资格鉴定上,行业协会说话比政府更管用。

地方政府的移民与就业业、教育部和产业局,从不同方面对职业培训工作进行管理。移民与就业局的工作重点是移民和失业人员、新流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的职业培训上。如安大略省曾设立新民职业训练基金,目标是为移民创造两千个就业机会。为使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新流入劳动市场的人员找到工作,移民与就业局所属的就业中心,要拿出钱来到培训机构买座位,以使这些人员能够接受职业培训。同样,企业选中后备技术工人,送到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也需要就业培训中心拿出培训经费。简单地说,移民与就业局就是为参加职业培训的各类人员提供培训经费,并帮助无能力寻找职业的人就业。教育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职业培训工作,主要工作是与负责学徒培训工作的部门合作,组成考核委员会,依照移民与就业部颁布的全国通用的职业标准,进行社会统一的职业鉴定。教育部在名义上是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实际上,培训机构的独立性很强,教育部基本上不过问培训机构的事。各产业局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一般中小型企业不设培训中心,员工培训需要到产业局设立的培训中心去。如通用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中心,是私营企业,但是所有的员工都是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其中相当部分是参加所属交通的培训中心学习,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之后取得上岗证书的。

培训机构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在培训形式和培训规格上多种多样,按照入学要求接收学员,同时按接收来的学员数接收政府和培训经费。政府的培训经费来自失业救济金,而失业救济金又是每一个在业人员所必须交纳的若干种税金的其中一种。除此之外,政府对培训机构另有事业经费。由于经费来源充足,培训机构的设施比较健全,培训质量也较高。如奥冈魁恩职业教育学院,它所颁发的证书在全北美都得到承认。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法国劳动就业服务中的职业指导
下一篇:日本的就业和职业介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