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日本改革科研人才聘用制度
2011-06-01 09:41:55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日本已经推出一项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开拓型科研人才的计划,并视之为振兴经济以及缩短同美国在科研方面(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差距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据日本科技厅的调查,近10年来,受老龄化与经商热的影响,日本的科技人员队伍已出现严重短缺。到2005年,日本实际需要98.3万名科研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届时科技人员的缺口将高达48.1万人。而且,这还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上的问题,日本迫切需要的开拓型科研人才尤为短缺。


  所谓开拓型科研人才,据日本科技厅的解释,他们不仅善于洞察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能够及时提出带战略性的新课题,而且能够指出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此政府方面拟定了特别研究员制度,以平等条件公开进行招聘,并特别注重招收年龄在25-32岁之间的拔尖人才。政府将在物质上给予支持,为特别研究员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向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日本政府认为,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做得比日本好,因此日本很多极有发展前途的青年科学家已流入美国公司和实验室。


  总结以前的人才管理工作发现,过去日本在培育尖端科技人才方面缺乏竞争机制,尤其是缺少必要的人才任期制和流动制,在人才使用上偏于保守和讲究资历,忽略了经常性的考察和评比。日本科技厅下属的97所研究机构,拥有超过1万人的科研人员队伍,但这些人被录用后可以一直在一个单位工作到60岁,而且资历超长、工资待遇较高,这就严重阻碍了年轻人的上进心和挫伤了年轻人的独创性,而科技事业最需要的就是独创和开拓精神。过去,日本大多数研究机构在人才使用上采用“固定制度”,一名科技人员可在一个部门工作一辈子,这种制度本身就抑制了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而在欧美,大多数科研机构采用的是定期考察和任期制,成绩不佳的科研人员任期结束后将被解雇,而科研人员如对工作环境不满意或对待遇不满意,可以跳槽,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地方。


  日本政府将参考西方对科研人才管理和使用的办法,改革现行的科研人员的五级工资制,增加工资档次,提高录用后第一年的起点工资。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将实施经过修订和完善的科研保障体系,包括保证向有成就的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科研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西班牙劳动力市场基本情况
下一篇:瑞典人解决失业问题的超前意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