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目前定额管理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仍然没有运用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计算方法,依然采用计件制度。计件制下同样存在加班,加班意味着需要支付加班费,那么很多企业就可能会出于成本考虑改变其计件定额和计件单价的标准,从而平衡因为加班而多支付的费用。比如:原来10元每件的产品,现在定位8元每件。原来需要完成100件的产品,现在规定需要完成120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邱小平指出,劳动定额标准应当合法。我国《劳动法》第37条规定:“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36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实践中一般认为,只有当80%以上的员工都能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劳动定额才是合理的。劳动仲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裁定企业合理的劳动定额,并要求企业支付加班费。
企业最好与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民主协商,通过协商的办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并折算出每道工序(或每件产品)的计件单价,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告知每位职工。这样,可以进一步规范计件工资制度,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