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定额资讯 > 正文     

工业4.0如何在中国落地?工业4.0与劳动定额之间有什么关系?
2015-04-21 14:52:32    来源:互联网    评论: 点击:

世界经理人访问SAP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博士提到:去年中德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工业4.0”被明确写进《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成为中德经济合作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是否足以迎接“工业4.0”的浪潮?需要做哪些准备?

李瑞成博士谈到:“工业4.0”以智慧工厂和智慧生产为中心,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使生产设备获得智慧,使工厂实现自律的、分散式生产方式。它有望帮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清醒地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的自身情况。中国企业信息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管理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远较发达国家为甚。根据我们的观察,几乎在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在中国企业中找到数量可观的对应者。

  例如,部分中国企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利用最简单的IT技术完成记录事件、汇集数据、填制报表等工作。也有部分企业处在普及阶段,即开始采用ERP单项解决方案,通常是由人力资源、财务等单一部门主导,各个部门的信息未能对接。更多的企业是处在优化阶段,已经意识到内部信息孤岛的弊端,转而把各个部门的业务链串起来,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对称化和透明化来实现优化。下一步是整合阶段,企业在把内部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整合起来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为公司高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再进一步是提升阶段,企业完成了内部信息的横向整合之后,转而关注信息的外部纵向整合,向上游进行供应商整合(如供应链管理SCM),向下游加强对经销商和顾客的管理(如客户关系管理CRM)。而当下进入互联网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则借助工业4.0、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模式和技术,追求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的变革与创新。

       通过上面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工业4.0”与制造业是息息相关的,也是针对制造业提出的概念,那么中国的制造业目前究竟存在哪些与“工业4.0”关系疏远的问题呢?我们的信息化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是否都还需要改进呢?尽管近年来行业比较盛行ERP系统,众企业都希望凭此来实现企业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管理,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但是似乎这些并没有让我们的企业如愿。我们的企业用了这么多年,似乎定额数据还是不准确,信息流通还是不通畅,管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很多工人抱怨劳动强度太大,为什么网上总会时不时报道出有工人过劳死?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在工时费怎么计算上发愁呢?这些也许都和劳动定额标准有很大的关系。这或许也是今年国家提出要修订劳动定额标准的原由吧。

       劳动定额标准的修订可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某个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创举,这可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劳动定额主管部门来牵头,需要专业的劳动定额从业人士、劳动定额专家人士等等通过专业的劳动定额服务平台号召全国范围的劳动定额相关人员参与共同来完成。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得到劳动定额专家人士的帮助。修订得过程中还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工具,比如劳动定额管理软件来进行实时的管理,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维护标准,立足于实践,立足于行业、企业,立足于机械设备、加工工具、工种,从细处入手,打通各个环节,循序渐进地推进。

      劳动定额标准需要分行业来完成,并且企业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这需要像中国定额网这样的服务平台,通过定员定额管理培训或者网上在线学习平台来为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当我们的企业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需要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成立劳动定额管理部门,宣传推广劳动定额管理思想,从一把手到最基层的员工都要有劳动定额标准意识。

    中国的企业距离“工业4.0”似乎也不遥远,目前信息化平台已经被推广,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改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工业4.0”,让智能工厂,让信息化管理真正落地。

 

相关热词搜索:工业 定额 中国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劳动定额定员国家标准将修订 企业需加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
下一篇:定额定员管理师专题介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