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劳动定额标准化的若干问题 ( 一 )
2011-12-12 15:45:05    来源:中国定额网    评论: 点击:

 

供稿:傅德林,《机械制造C型时间定额标准》(简称C型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参与者、北京神州比杰定额标准技术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劳动标准化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劳动?马克思说“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的自身”(资本论 IP191 )。劳动是人有目的的活动,人籍助于劳动使自然物适应自己,改变自然物面貌使之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劳动是专属于人类的。

劳动力和劳动是互相关联但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劳动力的存在是劳动的前提条件,这就好比机车的存在和机车运行的关系一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仅仅是劳动力的运用;劳动不是商品,是没有价值的,但劳动却是价值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也是必要的。所谓按劳分配,按的是劳动的量和质量,而不是按劳动力的大小,因为只是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定额便是用以对劳动的量进行衡量的标准。

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脑力的总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不是商品,但劳动力与劳动者仍有区别。在生产使用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不是劳动者本身。所谓生产中人的劳动能力的浪费,而不是劳动者本身被浪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这种混淆。例如:“补充劳动力”常被理解为补充人员,其实,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增加劳动能力的。而平常所说的“劳动组织”、“劳动工资计划”,都是指劳动力的组织与计划工作,而不是劳动的组织与计划。

什么是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以合理的工作方法,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限额。所以劳动定额是对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所所做的统一规定。这种统一的规定(即劳动消耗量限额)之所以重要,除了作为衡量劳动者的劳动数量的准绳,以便正确贯彻按劳分配之外,还因它是组织各种相互联系的工作在时间上配合和衔接的依据。只有依据正确的劳动定额,企业才能合理地为各项工作配备适当的劳动力,规定正确的编制定员标准,才能保证企业生产连续地、协调地进行。

什么是劳动定额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制订劳动定额时作为依据的标准。有了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所制订的劳动定额的先进性、合理性、一致性,同时还可以简化程序、减少工作量,提高定额的精度,加快定额的制订速度。

什么是劳动定额标准化?劳动定额标准化是指在劳动定额工作中,预先要制定的一系列定额标准,并在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活动中运用和实施这些标准的全部过程。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劳动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劳动标准化?劳动标准化的对象是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不是制订劳动者的标准而是对劳动力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以及使用即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制订标准。

为什么要对劳动力及劳动过程开展标准化?这要从人的作业活动特点说起。

1 、生产三要素及人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利用一定的“机器与设备”通过“人”的劳动(脑力和体力的)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的活动。其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便构成了所谓的生产三要素。这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便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

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的增加、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与这三个要素的使用效率如何直接相关。

IE 用于企业管理,就是解决这三要素的充分合理利用与最好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三要素的使用效率。

判断这个效率高低的尺度是“生产率,它实际上是投入量和产出量之比,例如:对原材料来说:产量 / 原材料消耗量 = 原材料生产(利用)率;对设备来说:产量 / 设备台时 = 设备生产率;对人(劳动者)来说:产量 / 作业人数 = 劳动生产率。

这三种生产率都很重要,但对企业管理来说,最重要也最难管理的要素是“人”。因此我们经常听到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因为劳动者是三要素中首要的能动的要素。通过劳动者这一活跃要素把其它要素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作用。劳动者状态如何,对三要素的结合的程度有最直接的影响,在有人参与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2 、人的作业活动的特点

人的要素与其它要素的区别,除了人是有思想的生命物体这一点之外,还因为人的生产作业活动与机器设备迥然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

⑴个体差别。这是指同一工种的工人之间在体力、劳动技能、动作速度、劳动效率、注意力、理解力、耐力等方面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而设备则不然,同类机器设备之间有可能做到各项技术参数相对一致。人同机器比较起来,人的要素的这个的特点是一个缺陷。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机器体系越庞大、越复杂参与的劳动者越多,人的个体差别对体系的影响越大。

⑵非固定性。是指人的作业参数(如行走的速度、搬运的重量、动作的幅度等)具有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特性。劳动者对某项作业的熟练程度、劳动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对工作环的境适应程度等均与劳动时间长短有关,而机器设备却能在一定条件下做到运转速度始终一致、功率均匀输出、节奏均匀不变。劳动者的这种非固定特性,是人与机器体系“不相适应”的内在原因。它对整个生产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机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设备事故乃至质量事故的发生大都与这个“不相适应”有关。

⑶应变性。是指人有这样一种特性,随着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的变化而跟着变化,直到与其相适应。在人——机系统中,随着机器要素特性的变化,人的要素特性也相应发生变化,最后与机器要素的特性相适应。一般情况下,着种应变能力和适应性是要随着对工作的熟练或通过训练而获得的。这一特点是一般的机器设备随不具备的,这恰是人这一要素的长处,也是人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⑷可靠性。人的工作同设备的运行一样,有有个可靠性问题。但人的动作的可靠性(准确性、精确性)是可变的,受健康状况、疲劳程度、有无充分准备、熟练程度、劳动热情的高低、责任感…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混乱、错觉和应急处置能力等的影响。这种人的因素的可靠性难以预测、难以控制、随机性很大、差别也很大。

3 、对人的工作(作业)开展标准化的意义

由于人的作业活动有上述的一些特点,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许多人做同一种工作(或同样的作业),粗看没有什么区别,如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不仅时间上可能有成倍的差别,而且存在着“不合理、浪费、不均衡”的作业方法或作业动作,只要将这些加以改进和消除,便可立竿见影地提高劳动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对同一项作业是否已经习惯,其动作的熟练程度(效率与准确性等)也大不相同,这点在打字员、细纱工、钢琴家之中表现最为明显。

那么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一般来说,一件事按同一程序重复多次可能变成习惯。倘若经过分析研究,设计出最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和作业方法,将其定为标准,用以约束同一工种的所有工人遵照执行,这样不仅可以加速个人习惯的形成,而且是形成群体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作业标准化的过程是形成群体习惯和群体行为的准则的过程,是人的要素素质的升华过程。它不仅能有效地消除不必要的、不合理的作业程序和作业动作,而且能促使工人克服已经形成的不合理的习惯和操作上的缺点,防止个体差别和非固定性不必要的扩大,增进人的作业的可靠性,从而克服个体差别和非固定性对生产系统产生的负作用。每个作业者的动作形成习惯,进而达到熟秒度兆时微年练之后,把它的动作既做到迅速、准确又会感到轻松、协调,一旦达到能同机器系统的运动规律相适应的程度(具有应变能力),人在生产系统中的能动作用便可达到最充分的发挥,由三要素组成的生产系统便可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创造出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开展作业标准化的目的和意义就表现在这里。

劳动标准化的范围:劳动标准化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标准化领域,它大体上可按“劳动力”和“劳动过程”分为两大部分。

与劳动力直接相关的标准主要是对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从事某项劳动(体力的或脑力的)的技能所做的统一规定。这方面的标准如:“职业技能标准”这是为建立全国或世界范围内的技能考核及证书制度而制订的标准,日本从 1959 年开始实行技能考试,许多国家也都建立了 ` 这种制度。“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技术职务评定标准”等均属于对劳动力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

与劳动过程相关的标准,其范围更加广泛。又分为劳动环境、劳动卫生、劳动安全等劳动保护有关的标准和有关生产作业程序、操作方法的标准,以及对劳动的量进行考核管理的标准三大类。劳动定额标准便属于对劳动的量进行管理的标准。

所以,劳动定额标准化是劳动标准化作成部分,是劳动管理的基础。根据 IE 理论,定额标准化是作业标准化不可分割的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劳动 定额 标准化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劳动者:延时加班不加薪 这些权利容易被忽视
下一篇:劳动定额标准化的若干问题(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