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劳动定额管理的发展历史
2015-05-07 15:08:19    来源:    评论: 点击:

一、国外的定额工作发展概况

国外的定额工作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

制定方法:经验估工法。以经验估工为主。

无独立完整理论,主要反映在企业家办工厂的个人实践活动中,应用范围狭小。

2.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

泰勒,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将传统管理推向科学管理阶段。总结起来有“三定”,定标准作业法、定标准作业时间、定每天的工作量。

(1)规定标准化操作方法。

(2)规定标准工作条件。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

1924年左右,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在泰勒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作研究的概念。

3.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

进入现代化、系统化、标准化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系统工程,运筹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加快了劳动定额制定速度,提高了劳动定额制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劳动定额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是从建国以后才开始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间(1949年到1952年)

全国开办了劳动定额管理干部训练班,培训劳动定额管理干部。

2.“一五”时期(1953年到1957年)

在这段时期,全国各工业部门都相继设立了定额管理机构。与此同时,出现了生搬硬套苏联经验,过分强调技术测定法,完全否定经验估工法等不良现象。

3.大跃进至文化大革命(1958年到1966年)

全盘否定劳动定额。

4.“文革”时期(1966到1976年)

文革时期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劳动定额被视为“关、长、压”的凶手,统统属于打倒的对象,劳动定额哦你工作处于完全取消之列。

5.“四人帮”倒台至今

定额管理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成立了“全国劳动定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劳动定额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2011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我国《劳动法》也把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确定为国家的一项义务。

(2)2013年“定额定员管理师”职业诞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与“北京神州比杰定额标准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定员定额管理岗位能力培训”,由北京神州比杰定额标准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培训与考试。凡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岗位能力证书,证书可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网上查询。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中明确提出的“加强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推动劳动定额定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利”要求,积极推进劳动定额标准化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关热词搜索:定额 定额标准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劳动定额管理之工时定额
下一篇:套定额简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