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制定机械加工劳动定额《切削用量工时标准》若干问题(四)
2014-07-09 17:44:54    来源:互联网    评论: 点击:

在上一期的“制定机械加工劳动定额《切削用量工时标准》若干问题(三)”工作记录分享结束后,在这里我们和大家继续分享由搜狐博主三公(我们的特约老师)所做的一篇文章:制定机械加工劳动定额《切削用量工时标准》若干问题(四)。

关于切削用量问题,据《科学管理》介绍,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880年秋季,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以确定最佳刀具形状、角度和切削速度进行实验。原计划实验六个月,后来竟然持续了二十六年。在二十六年的实验过程中,记录达五万次,消耗钢铁80万磅,耗资近20万美元。他对实验的体会是,“在每一个场合下的答案都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而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首先要决定十二种独立变量各自发生的影响。”他有感触的说:“没有亲自搞过这种实验的人,对遇到的巨大困难是没有体会的,因为要研究的变量太多啦”。

会议认为实验的方法耗资大、难度多、周期长,不适宜选用。对于第二种方法,笔者于1985年参加了北京市工程机械工业公司组织的在北京市第三通用机械厂(即重型汽车厂)进行的,切削用量计算方法的验证,经过反复实验发现理论与实际差距大,具分析可能是计算所用的参数、系数和计算公式的结构都是太陈旧了,事过境迁,不适合我我国的情况。于是会议决定选用第三种,统计分析和实验并用的方法制订切削用量工时标准

总之,会议认为,在国家切削用量工时标准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作为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选择统计分析和实验并用的方法,以生产实践获得的统计数据资料,并对其进一步分析和加以专题验证为前提,制订切削用量工时标准,省钱、省力、省工时,既有科学根据又符合标准化原理和原则的。

相关热词搜索:工时 定额 用量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生产定额、临时定额及不变定额
下一篇:统计定额、试行定额及服务定额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