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知识共享 > 定额基础 > 正文     

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三)
2014-07-15 18:28:47    来源:互联网    评论: 点击:

在上一期三公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的“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二)”工作记录后,在这里我们和大家继续分享由三公老师2010年(我们的特约老师)所做的关于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建议(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劳动定额管理上的启发。

企业对劳动定额制订、修订的要求是“快、准、全”。最重要的是“快” 磨刀不能误了砍柴翁。在电脑应用尚未普及之前,多数企业“舍准求快”以采用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为主,较为准确的作业测定法,却因复杂、烦琐、费时而用的比较少。舍“准”最大的弊端是舍掉了劳动定额的科学、合理和公正性,有损于劳动定额固有的“基准、依据”功能作用,易造成职工权益受损。现如今电脑应用的普及,有了“既快又准”的手段,但事与愿违的。由于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标准化工作滞后,缺乏劳动过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化的基础,电脑辅助劳动定额制订和管理仍然没有摆脱“快而不准”的捆扰。总之,几十年来的“舍准求快”和“快而不准”卡脖子的就是劳动定额制订的基础标准的标准化问题,“快与准”矛盾的协调,是满足企业磨刀不误砍柴翁要求的先决条件。

传统的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和和类推比较法制订、修订劳动定额,都存在着在已往的基础上对以后的估计成分,定额水平的控制基本上还带有“多超额多压缩、少超额少压缩、不超额不压缩” 被职工戏称“鞭打快牛”的框框。

超定额是职工努力的结果,职工靠体力的努力是有生理极限的,越努力、越超额、越压缩,不仅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也会有碍职工身心健康。退一步说,到底有没有“鞭打快牛”是一本糊涂帐,即便被压缩的超额部分,有与其职工努力无关的成分(如工艺的改进、设备的革新改造),但就其不明不白的压缩对职工而言,欠缺公正、合理性。衡量和管理劳动效率要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详略),可以分别核算职工努力与非职工努力提高的劳动效率。承认职工过去努力的成果,不得将其一笔勾销,打消职工越努力越吃亏的担心,职工就会无顾忌地倾注于努力劳动。

劳动定额定的是 “活劳动的限额”。这个定额的科学价值,应该是活劳动合理的付出与可能提高劳动效率的最佳结合点,不适当的低于或高于“限额”的强调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但是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时而可见的是某些企业乘市场经济尚存缺陷之机,在不当利益的驱使下,不顾职工对劳动强度的承受能力和资源的浪费,过分追求“低工时高产量” 。为了给企业劳动定额的随意性上“紧箍咒”, 上海市普陀区纺织行业工会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之前,正在推进劳动定额“一品一测一协商”,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职工的劳动定额。这样的做法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对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考问,值得广大劳动定额工作者深度思考。从维护职工权益角度,劳动定额主管部门和标委会应该强调企业要有职工信得过的定额标准、要用好职工信得过的劳动定额标准,杜绝企业对工时限高不限低、对产量限低不限高的“脱标”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杜绝有标准不用或无标准可用的混乱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定额 建议

版权声明:来源为“定额网”、“本站”的文章及资料,未经本站授权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
下一篇:劳动定额管理职能之一般职能

分享到: 收藏